首页 | 部门介绍 | 教育管理 | 就业创业 | 奖励资助 | 国防教育 | 心理健康 | 队伍建设 | 权益平台 | 下载专区 | 延大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科普文章>>正文
女孩货拉拉跳窗身亡 | 这3条自我保护策略,你一定要懂
2021-03-04 15:33 凌扶摇  壹心理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自我保护”。


除夕前,23岁湖南女生莎莎,从货车副驾驶上跳窗,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有媒体曝光法医分析称,跳窗可能性不大。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因为,中间有太多的疑点。


首先,10公里的搬家路程里,司机偏离预定航线3次。


有人按照司机的航线走了一次,发现路线上基本没有其他行人、车辆,多路段漆黑一片。


也许,司机是为了避免拥堵,选择了抄小路,但这种环境,无疑会给不熟悉路况的乘客,带来心理压力。



其次,从货车上跳窗并不容易,但司机却未刹车。


副驾驶要跳窗这么大的动静,司机很难看不到,一般人也会选择减速停车,先阻止她。


司机后来说,行车途中曾经与莎莎产生争执,自己的语气不好,可能导致她产生心理恐惧,试图跳窗逃离。


但因为没有行车记录和录音,这段时间内是否就如司机所说,暂时无从还原。


最后,女孩的行为,看上去并不像是自杀。


在她搬家的监控视频曝光后,大家发现,她亲力亲为上下楼十多趟搬行李,不像是对生活没有留恋。



搬走时,她带上了自己的宠物小狗,从她朋友们的口中得知,女孩非常喜欢狗。


在路上,她还一直在微信上和别人聊天,完全不像是要寻短见的状态。



但距离发出最后一条消息的短短6分钟后,她就从车窗跳了下来。


如果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按女孩的原计划,她将会回到老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出行安全,不应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2月24日,央视发文:女孩跳车身亡,货拉拉难辞其咎


没有行车录音,没有偏航预警,没有行车异常通知......


付出了悲剧代价后,才来弥补漏洞。


而且,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几年前,一些打车平台也曾经因为监管不力,出现了司机犯罪案件。


所以,现在的打车软件,大多数都做了非常详尽的安全预案。


比如,语音提醒录音功能已开启,保持全程录音;

对司机的身份审核变得更加严格;

乘客可以选择司机性别......


这种详细的措施,无疑增加了司机工作的成本,但它不止保护了乘客,同时也是对司机的保护。


乘客先挑事、无中生有、碰瓷等等,都可以通过行车记录和全程录音,还原事实。


而在货拉拉事件中,别人无法证明他有越轨行为,他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越轨行为。


所以,哪怕真的无罪,可能也会在网上被骂很久。



另外,事件发生在2月6日,但家属却表示,司机和公司一次都没来慰问过家属。


直到全网发酵后,才发出整改声明,是不是迟了一些?


和很多身处风口浪尖的平台一样,为了赚更多的钱,选择了将平台与司机的矛盾,转嫁到了司机和乘客之间,


在资本和算法之下,人命真的只是一条数据而已吗?


而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里,更是留下了无数的争吵。


一些人骂司机,猜测可能是他心怀不轨,一些人骂女生,说她“被害妄想”。


是不是司机有恶意,现在还未能证明。


但说女孩是“被害妄想”,则大可不必。


这些不是“被害妄想”,是“自我保护”


因为有“前车之鉴”。


知乎用户@chic chic 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她打车的时候发现路线不对,越来越偏僻,就问司机还需要多久才能到。


司机却回答“多久你也到不了,今天别想下车了。”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重复确认了几次都是这样的答案,越来越害怕,最后在有路人的地方跳车了。


报警调查之后,司机的说法是,自己心情不好,乱说话开玩笑。


但是不是有过行动的想法,谁也无法证明。


(图源电影《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对比起其他类型的侵害,骚扰、口头威胁更加难以取证,一些边缘化的行为,也很难被定性。


尤其是口头骚扰,通常包裹着“玩笑”的外衣。


麦金侬教授认为,骚扰行为并不一定由性欲引起,也许与控制欲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加班到深夜,一个人打车回家,发现司机开到了偏僻路线;

走路时发现背后有个男人,一直跟着你;

给快递员或外卖员差评后,害怕被报复......



但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虚惊一场。


开偏僻线路只是为了抄近路更快,

背后的男人可能纯粹就是同路,

外卖员或快递员并不是过激性格,不会选择和你起冲突......


但也有极小的概率,在放松警惕时会出现意外。


就比如,20岁的女孩乘坐网约车时被杀,31岁的女教师独自夜跑时被歹徒抢劫杀害......


作为一个旁观者,很轻易就能评价当事人的选择是否正确。


没出事情,虚惊一场,责怪别人自保意识太强,像被害妄想症;


出了事情,又说保护意识不够,女孩不要一个人出门......


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感受也许就像是站在堤坝之下。


你不知道何时会决堤,你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决堤,你只是单纯感受到了危险。


但逐渐地,这些“自我保护”有时候也会过激。


前段时间,关于“迷魂药”的讨论很火热。


有人声称在网约车上被司机下了迷药,结果发现是只是虚惊一场,所谓的“一喷即晕”并不存在;


有人坐车时紧张过度,用拿出水果刀逼司机停车,不小心伤到了司机,后来发现是个乌龙......



在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下,要做出正确决策,似乎更难了。


我非常能够理解女性的焦虑,提高警惕本身并没有错。


但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也非常重要。


我们都需要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


a. 保护自己是好事,但不能用过激的手段


乘坐网约车、货车时,将车牌拍照、行驶路线截图,发给家人或朋友;


如果感到不安,可以选择和朋友保持通话,告诉司机有人会在目的地接你;


出现危险,一定要首先报警,或者短信报警。


不要盲目跳车,高速行驶的货车上跳车,受伤可能会比想象中更重。



b. 相信他人,而不轻信他人


可以对他人抱有善意,但不能轻信他人。


避免经过人流稀少、照明不足的区域;


不要吃陌生人递来的食物和水,尤其是在车上、酒吧、和第一次见面的人约会时;


被跟踪时,尽量往人群密集的地方走,坐车离开,不要选择回头质问或者试图沟通;


打电话给家人、报警,也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保护好个人隐私,快递和外卖送到楼下或小区门口,发布个人状态时关闭定位等等......



c. 保持冷静,不轻举妄动


遇到危机,被吓得全身僵硬,或者过度愤怒,都会影响你当下的判断。


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一些,确认目前的状况——冷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手机录音、录像,或打电话给家人与朋友,都有助于之后的取证。


d. 如果受到侵害,不要有耻感,为自己争取公正,永远是正确的选择


也许,受害者有罪论会使一个被伤害的人感到羞耻,不敢说出自己的经历。


“又没有少块肉”、“自己吓自己”等等的言论,也会加深一个人的后顾之忧。


但这并不是你的错,也不必忍耐那些“二次伤害”。


学会自我保护,是一件和性别无关的事情,无论男女,都有可能遇到突发情况。


希望我们都能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到自己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希望我们都不必面临意外。


世界和我爱着你。


关闭窗口

延安大学党委学工部  学生处  武装部   

地址:延安大学新城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电话:0911-2650046  邮编:716000    

电子邮箱:yadxxsc@163.com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