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校教育大会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改革工作成果,在总结、推广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挖掘和打造育人载体,突出党团组织思想引领,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班风舍风建设,突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原则
在原学生自主管理版本的基础上,重点从组织体系建设、党团组织作用发挥和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功能强化等方面着力,以期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有效性和广泛性的进一步提升。一是进一步深化组织体系建设,将校、院、班三级自主垂直管理体系延伸到学生公寓,推进校、院、班、公寓四级垂直自主管理体系建设,把公寓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生活、文明素养养成的社区;二是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在各级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建立临时党团支部,促进党团组织和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的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深化学生会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建设,通过组织优化、结构重塑、功能强化,促进学生会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体化建设。
二、重点工作
学生自主管理要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以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自律、自学、自强意识显著提升,助力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注重过程管理、强化过程考核,营造优良学风,提升教学质量。
要继续确立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融合起来,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打造学生感兴趣的“金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避免自主学习由“满堂灌”走向完全由学生“主导课堂、主讲课堂”的误区。
要多渠道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实验、课题和课改等。尤其要通过“课堂派”“对分易”“优慕课”等的深入应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改革和教育教学,形成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探讨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着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以深刻的理论、良好的教风和严格的纪律引导学生、规范学生、约束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学习;要强化过程管理、阶段考核和综合评价,加大课业难度,约束学生把课余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要主动、积极、提前进入课堂,要保持课堂纪律,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堂笔记,主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及时做好教风和教育教学的反馈评价;要充分发挥“学霸笔记”“学霸课堂”“学霸成长营”的示范引领和朋辈效应作用,营造比学赶超学习氛围。
(二)创新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各类竞技比赛和就业创业能力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组织开展好社会实践。教务处、校团委统筹,院系具体安排,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寒假返乡实践和资政育人项目带动等,提升项目实践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和广泛性,做到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做好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大创项目、互联网+、挑战杯、创业大赛等竞技类比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
(三)日常管理
按照全国文明校园创建要求,通过深入的创建、学习、宣传、教育,形成文明、礼仪、和谐、有序、规范、自然的学习生活日常。
通过《延安大学学生行为规范》、有关学生教育管理规定和各类公约、倡议,规范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和公众行为,强化学生的纪律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强化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通过早操、早课、早自习、晚自习,实行一日生活制度化;通过“日常咨询”“心理疏导”“朋辈辅导”“自我督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培养理性、平和、健康、积极、向上心态;通过勤工助学、志愿服务、义务劳动、征兵入伍、奖优助困,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争先创优品质和担当。
(四)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地域和专业特色,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广泛性。
落实好《延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实施方案》,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平台为抓手,打造特色主题育人文化。构建“学长导航”长效机制,并强化“名师导航”引领,结合红色资源特色,做精新生入学教育;固化“十个有你”文明离校教育模式,做强毕业季育人文化;依托“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星火燎原社团月”“心理健康教育季”“感恩诚信月”“学风建设月”等做实过程育人文化,吸引每一位同学的参与。
结合新、老校区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公寓、广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打造舒适、温馨、广阔的空间育人文化,构建学习型文化社区。
强化对学生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社联会等学生组织文化育人挖掘。探索在各级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并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得党团组织成为学生主动选择、主动融入、主动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由此聚集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
充分发挥“圣地星火”学生宣讲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按照控制数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加强学习型学生组织建设,促进学生组织内涵发展,加大对学习类社团的支持,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多举办学习经验交流、考研辅导、四六级考试、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逐步探索本科生举办小型学术沙龙机制,加大研究生的学术论坛覆盖面和受众群体。
(五)网络阵地
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打造网络育人文化,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便捷、辐射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深受青年喜欢的特点和优势,做好线上学生自主管理工作。
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校内媒体线上联盟。统筹全校网络育人资源,注重网络育人内容的挖掘和形式的创新,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视频等,联合推出有影响力的、积极向上的、学生广泛参与的线上线下育人品牌活动,比如“荧光夜跑+公益”“指尖上的思政课”小红专,以及各类学生喜闻乐见却又内涵深刻的微视频、微课堂、微宣传等。
加快“易班”校本信息化建设。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体于易班APP,通过资源整合、模块构建、数据共享,实现学生线上报到、缴费、请销假、查宿、学习、考试、心理咨询、奖助申请、就业指导、生活服务等申请、审批,并结合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建设,真正实现线上“一键通”,线下“一次清”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
(六)学生公寓
建设“安全、文明、和谐、学习型”社区化公寓社区,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精神家园。
1.建立公寓楼长、层长制度。打破院系界限,实施社区化管理。出台《学生公寓楼长、层长、舍长(寝室长、安全员)工作条例》,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规范;以楼层为单位,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室,院系学生自主管理组织负责人兼任公寓楼长、层长,一套人马、两套体系完美融合,实施公寓楼长--层长--宿舍长垂直工作机制,定期组织、研究、策划、推动公寓自主管理工作落实;尤其要负责推动公寓社区“学霸成长营”“学霸课堂”“大咖巡礼课堂”等,营造公寓自主学习成长氛围。
2.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进公寓。以公寓楼为单位,建立党员活动室,实行“三会一课”进公寓,党员党建制度上墙,党员学习生活制度化,党建带团建规范化,探索建立团组织进公寓制度,推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宿舍公寓临时团支部建立,推动“周末小党课”“青马周末会”等形成常态。
3.加强宿舍文化规范建设。公寓楼公共区域实行本楼公寓管理组织架构、学生干部、管理规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墙制度;宿舍内实行《宿舍文明公约》、《值日生安排表》上墙,每个床头制作张贴学生基本信息卡,亮明党团员身份;宿舍门遮光板须有励志标语,并不断加强宿舍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倡开展舍歌、舍训征集,学习之星、文明之星、最美舍友、最佳宿舍、十佳楼层长评比等文明宿舍活动。
(七)学生班级
围绕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全员参与目标,继续推行“轮流班长”值周(日)制、班级兴趣小组划分制、评选争优汇报制、班级日志等,推动班团一体化,扩大第二课堂学分班级活动比重,线上线下互动,强化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优良班风。
聚焦学风班风建设。定期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学习经验交流分享等;坚持学生学风督察小组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等情况的检查督查;坚持定期向班委会及指导老师汇报,进行总结、分析、反馈、通报,提出针对性措施好和做好改进计划。
积极开展班级创先争优。依据班级管理基本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各类创先争优,如道德之星、学习标兵、纪律标兵、文明标兵、创业之星等,选树“身边的榜样”,并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分享和宣传,发挥朋辈典型激励示范作用,引导班级成员向先进学习,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组织好班级的主题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及日常活动。结合院系专业特色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好对同学意见的收集、反馈,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切实发挥兼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尤其是学风引领、专业思想建立方面的“导师制”作用。以专业的指导,帮助同学树立专业思想。
三、保障措施
1.校、院两级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指导,要把好方向、控制大局、强化培训,做好工作研究和谋划,根据《学生自主管理任务规范清单》的工作职责,做好参谋指导。
2.学校要做好条件建设和保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场地、设备等软硬件支持。学工部、校团委要根据工作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固化成果、总结推广,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长效机制。
3.学校要建立全校“一体化”的学生激励约束机制。把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开展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生推免、入党评优等各方面。同时也要把自主管理工作推进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对工作推进中涌现出的有关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4.学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理念,密切协调合作,树立“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履职尽责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共同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改革工作的发展。